本软件依据《广东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及使用手册》(1991年版)中的综合成果设计,其中的所有查算图已经数字化。使用本软件,用户可采用综合单位线法和推理公式法计算设计流域内指定频率的设计洪峰流量、洪水总量和相应设计洪水过程线,并可以对两种方法的设计成果进行比较。
本软件暴雨洪水设计部分的功能对输入要求比较简洁。用户只需要根据流域情况选定各对应分区,点击“设定”,对于m1值、m值、平均后损值,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最后给出各时段暴雨统计参数,即可提交计算。
软件的计算结果是采用综合单位线法和推理公式法计算得到的洪水过程数据和洪水过程线。其中推理公式法的洪水过程数据是根据Δt进行摘录。软件还提供两种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对比。
1 是否需要给出10分钟暴雨统计参数,是根据实际设置动态调整。
2 流域情况以及流域面积范围仅适用《广东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及使用手册》中明确的范围。
3 Cs默认采用Cv的3.5倍,用户也可以自己指定。
4
Excel格式的报表必须通过菜单“工具”->“更新Excel报表”进行更新,可以通过“文件”->“导出Excel文件”另存为Excel文件进行额外处理。
分区 |
亚区 |
设计雨型
|
α
~t~F
|
产流 |
m1~θ |
F>500
μ
i~
χ
i
|
F<500
μ
i~
χ
i
|
m~
θ
|
韩江 |
|
韩江 |
暴雨低区 |
内陆 |
B |
Ⅲ |
Ⅱ |
大陆 |
粤东沿海 |
|
粤东沿海 |
暴雨高区 |
粤东沿海、珠江三角洲 |
A |
Ⅲ |
Ⅱ |
大陆 |
东江上游 |
|
东江上游 |
暴雨低区 |
内陆 |
B |
Ⅲ |
Ⅱ |
大陆 |
东江中下游 |
|
东江中下游 |
暴雨低区 |
内陆 |
A |
Ⅲ |
Ⅱ |
大陆 |
北江上游 |
|
北江上游 |
暴雨低区 |
内陆 |
B |
ⅢⅤ |
ⅡⅤ |
大陆 |
北江中下游 |
|
北江中下游 |
暴雨低区 |
内陆 |
A |
Ⅲ |
Ⅱ |
大陆 |
珠江三角洲 |
珠江三角洲 |
珠江三角洲 |
暴雨低区 |
粤东沿海、珠江三角洲 |
B |
Ⅲ |
Ⅱ |
大陆 |
|
流溪河、增江 |
珠江三角洲 |
暴雨低区 |
内陆 |
A |
Ⅲ |
Ⅱ |
大陆 |
|
潭江 |
珠江三角洲 |
暴雨高区 |
粤西沿海 |
A |
Ⅲ |
Ⅱ |
大陆 |
西江 |
|
西江 |
暴雨低区 |
内陆 |
B |
Ⅲ |
Ⅱ |
大陆 |
粤西沿海 |
漠
阳江 |
粤西沿海 |
暴雨高区 |
粤西沿海 |
A |
Ⅲ |
Ⅱ |
大陆 |
|
鉴江、九州江 |
粤西沿海 |
暴雨低区 |
粤西沿海 |
B |
Ⅲ |
Ⅲ |
大陆 |
雷州半岛 |
|
雷州半岛 |
暴雨低区 |
琼雷台地 |
C |
Ⅳ |
Ⅳ |
大陆 |
海南岛 |
琼北台地
|
海南岛 |
暴雨低区 |
琼雷台地 |
C |
Ⅳ |
Ⅳ |
海南 |
|
海南丘陵 |
海南岛 |
暴雨高区 |
海南山丘区 |
D |
Ⅰ |
Ⅰ |
海南 |
|
海南山区 |
海南岛 |
暴雨高区 |
海南山丘区 |
E |
Ⅰ |
Ⅰ |
海南 |